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以项目建设为平台 凝心聚力脱贫致富——驻泗张镇罗家庄“第一书记

信息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发布日期: 2015-01-09浏览次数:

         我于2012年被曲阜师范大学选派到泗水县泗张镇罗家庄村任“第一书记”,入村两年半以来,我认真学习省委省政府文件要求,牢记使命,吃住在村,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一手抓党建、一手抓脱贫,村容村貌有了较大变化。我的工作体会和经验是,要实现农村的脱贫致富,有很多的关键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搭建好项目载体,拓展好事业平台,用发展蓝图鼓舞士气,用事业发展凝聚人心。
     一、增强凝聚力,建设强有力的村委班子。
     习近平同志强调:“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班子是领头羊,是干好事业的核心。我到罗家庄村后,发现村“两委”班子成员常年在家的只有"一个半"。村主任在家租赁别人的土地种地,算一个;另一个村委成员常年在外跑大车,农忙时才在家种地,只能算半个;村支书在镇上做生意,只有村里有事才回来,村里办公主要靠电话指挥;另外两个村支部成员在外打工,一年也回来不了几次。村“两委”基本不能发挥作用。找到了症结所在之后,我用了几个办法来加强班子建设,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解放村支书,把他从村里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到村后,我在村里基本上看不到村支部书记的人影,问村里人,村里人说,书记没大来过村里;去他家里找,他老婆说,他没大在家呆过,在忙村里的事,我就感觉奇怪了,人到底跑哪里去了?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才知道,书记确实是忙村里的事,但都是忙村里个别人家里的小事,比如帮不认识字的人去镇上的农村信用社取低保或者老年人补助的钱,去计生站帮助处理计划生育的事情,去找村民粮食补助的事情,去镇上协调宅基地的事情,去镇上填表等等不一而足,天天忙得团团转,村里找不到,家里也找不到。针对这种现象,我让其他干部负责这些事情,把他解放出来,带他出去参观考察,开眼界,转思想,在村里常走动,工作靠在一线,自己躲在后台当参谋。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工作,他和群众走的近了,工作水平高了,作风硬了,心气上来了,在群众中的威信也自然高了。
     二是做好班子分工,“担子”大家一起挑。村支两委共有5个成员,我根据村里的工作,把发展项目分为“农业、林业、养殖业”三大块,三个村干部各管一块,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和其他事项由另一名村干部分管。村支书不具体分管事务,抽出身子,和我一起研究村里的发展,跑资金、跑项目,抓大放小。班子分工完成以后,彻底扭转了村级工作的“领导班子一大片,一个干其他看”的局面。比如,村主任仲伟龙分工负责村里的农业生产,只要和农业有关的事情都有他来处理,以前村里的老百姓的农业种植基本上是自生自灭,耕地靠手扶拖拉机,收割靠独轮车推,浇水靠老天爷下雨,村里连个像样的生产路都没有,以前援建的机井和管道也因为年久失修,几乎没有用过。做完班子分工后,我首先在村里喇叭上喊,在村里大会上讲,只要农业的事情,都由仲主任负责,不要再找村书记了,通过喊话和开会,老百姓慢慢认可了,村主任自己的责任心也起来了,腰杆也硬了,事情也敢管了,修路、浇水等有关的事情管理的井井有条。村支部委员杨洪柱负责村里的养殖业,说是养殖业,其实就是管理好村里分发给20户贫困户的扶贫羊,不要让老百姓去山上放羊,定期检查各户养殖的情况,他工作非常认真,连每户何时生了小羊,谁家新买了几只大羊都搞的清清楚楚,通过两年的管理,村里的羊存栏由原先的500多只迅猛发展到2000多只,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再比如,村里的妇女主任张平,没分工以前责任心不强,村里不能提供经费,联系村里妇女体检都是用自己的电话打,时间一久,工作动力就没了,一到镇上计划生育检查她就躲起来,推三阻四说有事,不想干工作,我和村委开会商议解决办法,决定从村里紧张的经费里拿出1500元钱,1000元让她在村里评选“计划生育先进个人”、“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发放奖金,剩下的500元作为她的特支经费,用于她的手机和交通补贴,她的工作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通过各种办法积极动员村里的育龄妇女接受体检,2012年和2013年村里连续两年获得镇计划生育先进村。村里各项工作有人负责,大事项都通过“四议两公开”解决,用好的制度管人,按好的制度办事,村里的事业都有了很大起色。村里老百姓都说:“事有人管了,工作有人干了,村里有希望了!”。
     三是以项目建设做带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是村级领导班子的后备人选,如果不发挥党员的作用,村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会大打折扣。针对村里党员队伍老化,活动不多,战斗力不强的现状,我们的做法是通过开展定期活动激发党员活力,通过为村集体增收激发党员战斗力,通过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增强凝聚力。村党员大会开起来了,党员后备干部培养起来了,党员的致富模范带头的作用发挥出来了,党员的活力有了,村党支部的活力自然也就有了。安山粉皮厂就是新党员张方圆建立起来的示范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强化“造血”功能,经济脱贫“三步走”。
     着眼于加强村集体的“造血”功能建设,我和村级班子一起研究,提出了“三步走”计划,即:整体搬迁、土地流转和招商引资兴办加工业。目前前“两步走”的目标已基本实现,“第三步走”正在稳步实施中。
     一是村庄搬迁,改善居住环境。由于村子地理位置偏僻,又处在水库下方,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2012年4月入村后,于当年6月就申报了村庄整体搬迁项目,制定了变罗家庄村为“安山小镇”的发展规划。依靠县政府、泗张镇政府的大力支持,2012年12月村里申请到了新农建挂钩置换资金4000余万元,先后经历了村民前期搬迁动员、会议表决、签字签约、新建小区论证、户型选择、银行贷款协调、房款收缴、旅游规划设计、部分房屋拆迁动员、房屋拆迁、新宅基地平整等一系列复杂工作,从2013年6月施工队伍入村,到现在已经完成楼房主体,2014年农历年底前村民能分到新居,这些工作的取得,为把罗家庄建成泗水乃至济宁最美的乡村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新农村建设不仅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条件,也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大的机遇。村庄变漂亮了,建好后有几十间门头房,可以安排村民就业,给村民增收带来了机会,也给村集体增加了收入。复垦的近300多亩耕地更是村集体增收的可靠保证。
     二是引入资金,进行土地流转。村两委班子经过研究,并征求群民意见,决定在新村搬迁后,对老村及耕地实现整体流转,搞旅游开发。2013年8月开始,召开全村会议,开始土地流转的前期动员,把村里外出打工人口的未耕种土地统计上来,经过前后三次统计和动员摸底,村里自愿参加土地流转的农民达到了90%以上,通过与外界的多方联系,我们最终敲定了三家入围投资商,进行了竞价谈判。2014年2月20日村里与出价高、投资大、进行综合农业开发和旅游开发的济宁华森伟业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协议投资金额达到6000万元。2014年2月底,山东华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村里注册成立,首笔的土地流转资金50万元也顺利分发到参与土地流转的村民手中。到10月份,华森公司在罗家庄投资兴建的1000亩优质核桃项目已是顺利完成,300亩的精品核桃园项目也在积极施工。到12月份,华森公司已累计投入资金已达400多万元,村民直接间接从公司获得的收益超过100万元。明年,公司投资1.2亿元的矿泉水厂项目也将开工兴建。至此,罗家庄的农业综合开发和旅游开发项目全面启动,并给罗家庄村的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三是招商引资,开办企业。村里经过集体决议,决定利用村里的裸岩四荒,平整土地,建立村级农产品加工园区,首期将占地50亩,企业10个。村里利用山东省扶贫专项资金以及曲阜师范大学给予的项目扶贫资金20万元,开展村级产业大项目扶持试点。通过前期动员,让有经营能力村民自荐报名,公开演讲答辩,从众多的报名者中优先选举2—4个项目进行重点扶持,一个项目扶持资金5-10万元,给予提供土地两到十亩,培育发展村级产业,重点打造农产品加工、养殖、林业等项目。作为回报,每个项目每年为村集体提供1万到2万元收入,作为村集体创收。目前,安山粉皮厂粉皮加工项目已于2013年10月投产,年加工手工粉皮约15吨,销售纯利润预计达到15万元,该项目具有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对培育优势产业项目,增加集体收入,富民强村具有重要的意义。近期投资50万元,利用当地花生做原料的安山小磨花生油厂项目也在积极筹备中,这是村里试办的第二家企业。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精神脱贫“十项举措”
     通过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的讲话和省委的文件要求,我深刻认识到,村民之所以贫困,首先是文化的贫困,精神的贫困,这才是导致其经济贫困的根本原因。要完成扶贫任务,让村民脱贫致富,精神文明建设是扶贫任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通过借鉴其他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经验,我们村经过研究列出了精神脱贫“十项举措”:1、投资100多万元,建立村办幼儿园,现在幼儿园主体已完工,预计明年9月份可招收第一批学生,彻底改变了村里孩子要跑10几里路上学的窘境;2、建立了老年公寓,现已完工,共计16套,现代化设计,并配备了各种设施,完全能满足村里老年人的居住需要;3、设立村福利工厂(筹建),村计划利用省残疾人扶贫资金1.9万元,争取上级扶持资金4万元,村里自筹资金9.1万元并提供厂房,设立安山福利工厂,生产扫帚,每年可安排10几个残疾人就业,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4、建立省级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省里安排资金10万元购买图书、桌椅、电脑、体育器材等,村里提供场所,设立图书室、活动室、电脑室等儿童学习与活动场所,丰富孩子们的学习娱乐生活;5、建立员工培训中心,和山东华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围绕公司产业发展和需求为导向,采取进村集中办班、现场授课等多种形式,由县人社部门邀请专家、教授,手把手、面对面与村民学员进行交流,以“提高村民综合素质,提升村民生产技能,助推村民收入增加”为目标,年培训村民20-30人;6、评选村级“先进党员”、“好婆婆”、“好媳妇”、“五好家庭”、“致富能手”等先进典型,以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为目标,推动提高全村精神文明创建,促进社会和谐;7、建立村福利制度,村集体每年拿出一部分收益,建立覆盖老年人、残疾人、贫困家庭、学生为主体人群的帮扶奖励政策,让村民老有所养、残有所依、贫有所靠、上学有所帮,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8、建立村级活动中心,先后建立村文化大院、文化书屋、体育活动场所、新社区文化花园等文化学习娱乐场所设施;9、制定符合村庄实际情况的村规民约,从社会治安、消防安全、村风民俗等方面约束个别村民的行为,提升全村文明程度;10、加强村庄环境治理,划分责任区,搞好日常保洁,开展环境卫生检查评比活动,杜绝乱倒、乱堆、乱扔、乱建等不文明行为,保持社区的干净整洁。
     精神脱贫“十项举措”是罗家庄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开端也是重要内容,只有这些做好了,才能为罗家庄物质上的脱贫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智力支持,村里的发展才能够均衡和具有可持续性。
     四、济困扶弱,促进社会和谐。
     帮扶贫困户脱贫增收是省派“第一书记”工作的重点。进村伊始,村支两委就把贫困户脱贫增收作为重点来抓,要让贫苦户跟上发展的队伍,不掉队,不拉大差距。我进村后,和村干部一起,深入村民农户,走访田间地头,和村民一起劳动、聊天、吃饭,了解哪些是真正是可以通过帮扶就能脱贫的人,哪些是需要救助的人,通过走访和深入调研,确定了重点的帮扶和救助名单,采取三个办法,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一是改善耕种条件,提高村民整体收入。从省里争取到扶贫专项资金后,村里通过调研论证和详细规划,新修了一条生产路,方便了大型收割机器进田施工,彻底改变了村民收麦子和玉米完全靠肩挑车推的历史。又筹集一部分资金,维修机井泵房、管道,并派专人管理,使村里的水浇田面积增加到200亩以上,基本完成了人均半亩水浇田的要求,村民的麦子和玉米产量翻了一倍,2013年仅此一项人均年就增收300元以上。
     二是开展脱贫致富项目。针对重点帮扶对象,利用省里提供的帮扶款,在2012年底购买了90余只黑山羊和绵羊,送给村里最贫穷的20户饲养,并签订饲养合同,现在各贫苦户饲养状况良好。这些羊已经贫困户带来了实际的经济效益,县扶贫部门也到村做了考核验收。通过入户调研,半年来饲养比较好的贫苦户已经增收1000多元,少的也达到了400元以上。
     三是开展帮扶救助。对一些没有劳动能力的五保、残疾、孤儿及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村里一是积极协调向民政部门申请救助;二是在社会热心人士中搞募捐救助。近3年来,村里接受各种扶贫资金及物品折价将近10多万元,在救助过程中,我们注意坚持公平正义,按规矩、按程序、按制度办事。
     五、巩固成绩,继往开来。
     近两年来,我带领村支部班子从罗家庄村实际出发,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全村上下的一致努力,在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开发等方面得到了较快发展,村支两委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罗家庄村正朝着文明、富裕、生态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大步迈进。
     随着村五年中长期规划的实施,村庄总体现状呈现出一系列可喜的变化:1、新村建设及综合农业开发转已经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道路、水利、农业灌溉、养殖、林果业等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年底前,村民分到新居,彻底告别以前的破旧石头房子; 2、村民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勤劳致富,95.47%的村民参加了土地流转,全体村民706人中有675人每年领取600多元的土地租金,村中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每人每月领取1650元的工资,村民年人均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2014年全村仅从土地方面直接获得的收益就超过100万元以上;3、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预计2014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10万元人民币以上;4、村庄改名安山小镇,入选山东省“最美乡村“建设项目,争取了项目资金316万元。安山小镇也被山东省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三个跟踪项目之一”;5、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除每月从国家领取补助外,村集体再补助10元,退休村干部也领到了每年50—300元的补助;6、村里新建了养老公寓、幼儿园等服务设施,农产品加工业业园区、助残扶贫福利工厂也在积极筹建中;7、2012年到2014年村里结婚的人数达到了26个,40岁以上结婚的有5个,其中年龄最大的一个是58岁,这是罗家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盛况,彻底改变了“姑娘不嫁罗家庄”的说法。8、济宁市已把“罗家庄发展模式”在全市推广,济宁市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到村里参观考察,2014年10月以来,济宁、枣庄、菏泽、泰安等地来罗家庄参观学习新社区建设经验的人员络绎不绝。
     这些成绩的取得,首先得益于省委“抓党建、促脱贫”的好政策,得益于曲阜师范大学党委和泗水县委县府等政府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团结进取、务实创新的村“两委“班子,是他们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忧,殚精竭智谋发展,誓做群众贴心人,才使罗家庄村实现了快速发展、和谐发展。